和平路線圖

阿維達布殊(左一)

作者:迪娜(Dina Kraft)

107日早晨

10月7日早晨,阿維達布殊(Avi Dabush)在尼里姆基布茲(Kibbutz Nirim)的家裡——離加沙邊境僅一英里左右——被火箭炮的巨響吵醒。在其後的15分鐘,他和同處這緊密小社區內的其他成員嘗試理解手機上的信息:恐怖分子已滲透該區。未幾,他們意識到恐怖分子原來就在自己的基布茲,達布殊還可以聽見外邊火箭炮的爆炸聲和有人在說阿拉伯話。

阿維是拉比保護人權協會(Rabbis for Human Rights)的行政總幹事,成年後一直致力於社會和政治公義,他和太太迅速躲進了自己的安全房裡。

他現時住在臨時居所——埃拉特(Eilat)的一家酒店房間,「我們被攻擊了好幾個小時,直到軍隊到來,那大概是八個小時後的事」。自那曾鬱鬱葱葱、企企理理的基布茲遭遇襲擊兩天後,他和其他幾百位流離失所的以色列人就住在那裡。基布茲裡有五名成員被殺,五人被劫持到加沙作人質,其中兩人仍在那裡。

「但我們大多數人仍活著」,他認為這是神跡。

這些日子,阿維除了在拉比保護人權協會的工作,亦代表基布茲協調人質和遇害者家屬的事宜,非常忙碌。


另一個加沙

阿維記憶中的加沙來自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時代。他在亞實基倫(Ashkelon)長大,加沙是他和家人去露天市場購物、在沙灘閒坐的地方。他甚至曾在那裡光顧牙醫。

他來自一個宗教右翼家庭,90年代初,他由抗議奧斯陸協議轉為支持。1995年,時任總理拉賓遇刺身亡,他對暴力和反奧斯陸的言論感到非常失望。他起初從事環境和社會運動,後來轉向人權與和平工作。

阿維表示,「10月7日後,我的和平路線圖變了,但我的價值觀和目標並沒有變」。他仍然認為應以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但不再覺得哈馬斯可以成為拍檔,「當然,從復和的角度來看,這裡比以往任何一刻更需要和平」。


拉比保護人權協會——和平路線圖

拉比保護人權協會於1988年成立,旨在應對巴勒斯坦地區被佔領期間發生的侵犯人權行為。它致力促進以色列的社會和經濟公義,並在爭取人權的奮鬥中注入猶太傳統。

該組織從戰爭開始第一個禮拜起就呼籲停火。 作為拉比保護人權協會的負責人,阿維認為呼籲停火完全合情合理。但作為一位父親、一個常人,尤其是10月7日的倖存者,呼籲停火卻殊不容易。

拉比保護人權協會不僅注重發聲,亦注重行動。

每年秋季,在橄欖收成期協助保護巴勒斯坦人是他們的主要行動之一。一般會有上千名以色列義工前來西岸地帶,幫助巴人家庭和農民收集橄欖。

這批少數能參與的義工通常在抵達不久就會被以軍趕走。他們的任務很簡單——作為抵禦極端殖民者的「人盾」。這份任務需要勇氣——近年曾有多名義工在嘗試保護巴勒斯坦人時慘遭毆打。眾所周知,極端殖民者會用暴力(拔樹、襲擊、縱火)防礙收獲橄欖。今年由於戰爭,能夠前來的義工人數比以往大幅減少,但殖民者的暴力行為卻在增加。


亟需幫助的社區

在這些艱難的日子,組織加增了人道援助工作。他們向處身以色列社會最邊緣的群體——生活在內蓋夫那些無證村落的貝都因人,以及以色列中部的尋求庇護者,其中大部分來自厄立特里亞和蘇丹——提供了幾千箱食物和急救包。

當阿維這些從南方及北方撤離的人獲得大量支持,他卻指那些群體「亟需幫助」。當中許多人因為戰爭失業,卻沒有資格申請政府援助。他們亦為西岸地帶的村民提供一些支持,因為許多村民也失去賴以為生的工作。

他們也非常積極地服侍以色列的窮人,盡其所能提供實質幫助。由於許多人在戰爭期間失業,他們在應付日常開支時遇到困難,更有人被斷電。拉比保護人權協會與當局合作,幫這些人重新恢復電力供應。

阿維和同工還一直專注於教育工作,特別是與預備軍校合作,從普世和猶太教的角度,向在從軍前過空檔期的年輕人講說人權問題。達布殊表示,「我們相信宗教可以成為解決方案的一員,而不僅僅是問題……此時此刻,我們更需要維護我們的價值觀」。

原文刊載在中東和平聯盟(Alliance for Middle East Peace,簡稱ALLMEP)的網站之上,蒙允翻譯轉載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