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擊斃三名己方人質
拜登:以軍「狂轟濫炸」

《半島電視台》片段截圖

以哈戰事進入第七十二日,加沙死傷數字繼續上升,目前死亡人數已超一萬八千人。過去一週,有三名以色列人質被以軍擊斃,有法國外交人員在空襲中喪生,此外有兩名天主教徒在教堂建築群被殺。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拜登指以軍「狂轟濫炸」(indiscriminate bombing)加沙,其政府又指以軍在加沙投下的近三萬枚空對地彈藥中,近半沒有導引系統。

天主教聖家堂母女、以色列人質、法國外交人員被以軍擊殺

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區表示,該對母女在前往仁愛傳教會修院的途中被以軍槍殺,當時她們身處聖家堂建築群之內,其中一人更是在嘗試救走另一人時被打死,此外另有七位身在堂區建築群的人受傷,教區公告表明堂區內當時「沒有交戰人員」。

被以軍打死的三名以色列人質據報當時未有身穿上衣,手持自製的白旗,其中一人更曾以希伯來話呼救,但在場的以軍認為他們是哈馬斯成員並在設計陷害自己,將之擊殺。人權觀察指,事件反映以軍一直以來「不問緣由、就先開槍」的做法、「非法向手無寸鐵、沒有威脅的人開火而無任何後果——即使對方在揮動白旗」。

《國土報》的評論指,以色列民眾「不能模糊(以軍)初步調查的結果——在進攻時對哈馬斯戰士和平民未有充分識別。這次以色列人質悲慘地付了代價」。《以色列時報》則指,人質和家屬現在會更為擔心,「即使是無法想像的逃脫成也可能導致他們(人質)死亡」。以色列《晚報》(Maariv)有評論指,事件反映內塔尼亞胡「這位昔日的以色列政壇奇才如今已魅力不再。他永遠需要外敵,一個可以令公眾感到恐懼的假想敵,才可自保」。

《半島電視台》認為,以色列傳媒報導的轉折點不僅是由於以色列人質被殺,也在於記者和活躍分子終於承認主流媒體幾乎沒有發布加沙實況的影像,以及記者們未有盡本分稱職報導。

事件令以色列戰時內閣受壓,要求重啟交換人質的談判。據報卡塔爾和以方官員已在挪威舉行有關會議,而哈馬斯重申除非以方停止攻擊,否則不會進行談判。內塔尼亞胡則表示,收到「幾十名陣亡英雄家屬」的來信,敦促以方繼續攻擊加沙。他的盟友財政部長斯莫特里奇亦表示,以方的目標應是摧毀哈馬斯,「這樣對方就沒有可以對話的人」。反對派的拉皮德則指內塔尼亞胡「不可繼續擔任總理」,呼籲進行大選,他表示「我們的總理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失去了世界的信任,失去了安全機關的信任」。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首席外交記者吉拉德(Renaud Girard)表示,死於以軍空襲的法國外交人員是政府於當地的線眼。他指「法國非常關注加沙的人道狀況」,大使館需要在當地有可靠的目擊證人,而該位外交人員的家人早前已離開加沙。另一方面,法國外長科隆納(Catherine Collona)敦促包括以色列國在內的各方「緩和」與黎巴嫩之間的邊境局勢,「局勢升級的風險仍存……如果事態失控,我不認為會對任何人有益,我對以方也是如此說」。

美國:以軍「狂轟濫炸」,近半空投彈沒有導引系統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絡》報導,美國情報指以軍在加沙投下的二萬九千枚空對地武器中,有四成至四成半為沒有導引系統,俗稱「愚蠢炸彈」(dumb bomb,有譯啞彈)的自由落體炸彈。以軍發言人對此表示「無可奉告」,又指自己「作為一支恪守國際法和道德標準的軍隊,我們正投入大量資源盡量減少對被哈馬斯強迫充當人盾的平民之傷害」。有美國官員表示,「相信」以軍會結合「俯衝式轟炸」和自由落體炸彈一併使用,這樣投彈的精確度會與有導引系統的彈藥類似。

然而,國際特赦組織指美軍情報反映以軍說法誤導,「如果武器沒有這種(有導引系統的)精確度,如果你甚至無法相信武器是否真的落在以色列軍隊想要擊中的地方,這將對平民造成巨大傷害」。一位前美國國防部官員及聯合國戰爭罪行調查員亦表示,在加沙如此人口稠密的地方使用自由落體炸彈,會令平民受傷的機會大幅增加,使用沒有導引系統的彈藥「需要考慮的變數太多,可以導致精確度在霎時之間出現巨大差異」,又指在過去十年美國已逐步停止使用沒有導引系統的彈藥。

拜登上週二指以方「狂轟濫炸」加沙,令自己在國際社會上失去支持。然而,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週三又表示,以方已「盡可能減少平民傷亡」。另一方面,美國繼續提供大批武器給以軍,亦未有打算為之設限。有美國官員表示,拜登認為向以色列「安靜地施壓」比威脅不發武器更為有效。

主張有條件地向以方提供軍援的民主黨參議員範霍倫(Chris Van Hollen)表示,在以方的軍事行動中看到「非常寬鬆的交戰規則(rules of engagement)——比美國會執行的任何規則都要寬鬆得多」,又指拜登向以方發出的信息「傳達得不夠清楚」。而猶太裔參議員桑德斯則提出議案要求調查以方在加沙的軍事行動,他表示「我們都知道哈馬斯的殘暴恐襲是這場戰事的觸發點,但內塔尼亞胡政府的狂轟濫炸並不道德,又違反國際法……發動戰爭的正當理由不能成為戰爭暴行的借口」。

英、德呼籲實現「可持續的停火協議」

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David Cameron)及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於週日在《星期日泰晤士報》共同撰文指,呼籲在加沙實現「可持續的停火協議」。

兩人表示,以色列國有權進行自衛,但同時必須遵守國際人道法,「如果以方行動破壞與巴勒斯坦人和平共處的前景,那麼以色列國將無法贏得這場戰爭。他們有權消除哈馬斯構成的威脅。但是,已經有太多平民喪生」。然而,兩位外交官未有呼籲立即停火,「我們的目標不能僅是今天就結束戰鬥。它必須是持續數日、數年、數代人的和平」。

英國及德國政府是僅次於美國最強烈支持以國「有權自衛」的國家。

巴解總書記:巴人派別需反醒,哈馬斯官員:應承認以色列國

巴勒斯坦政府高級官員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總書記謝赫(Hussein al-Sheikh)表示,加沙戰事結束後,包括哈馬斯在內的所有巴勒斯坦派別都必須認真反醒自己的政策為何未能為巴勒斯坦人帶來自由。然而,民意調查顯示謝赫在巴人間極不受歡迎,其支持率僅得百分之三,部分原因相信是他與以方合作有關。有哈馬斯官員指謝赫站在以方一邊,「他攻擊巴勒斯坦抵抗運動並不奇怪」。

另一邊廂,哈馬斯高級官員馬爾祖克(Mousa Abu Marzouk)在接受訪問時表示,組織應該承認以色列國,「你應該遵循官方立場,而官方立場是巴解已經承認以色列國」。此前另一高級官員哈馬德(Ghazi Hamad)表示,10月7日的襲擊只是開始,誓言要發動「第二、第三、第四」次襲擊,直到以色列國被「消滅」。其後,馬爾祖克表示收回之前有關承認以色列國的言論,有分析指哈馬斯可能在「試水温」。哈馬斯並非巴解成員之一,其官方立場一直反對奧斯陸協議及不承認以色列國。

早前以國駐英國大使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兩國方案「絕對沒有可能」。

聯合國大會通過立即停火呼籲

繼美國否決聯合國安理會呼籲停火的決議後,聯合國大會在一百五十三個國家通過、十國反對、廿三國棄權下通過呼籲停火決議。反對的十個國家為奧地利、捷克、危地馬拉、以色列、利比里亞、密克羅尼西亞、瑙魯、巴布亞新幾內亞、巴拉圭、美國。棄權的廿三個包括阿根廷、德國、匈牙利、意大利、荷蘭、烏克蘭及英國。

以方宣布,開放以加之間的凱雷姆沙洛姆關卡(Kerem Shalom),容許人道物資進入,此前進入加沙的人道物資全部路經以埃邊境的拉法邊關。國家安全部長、極右政客本格維爾反對有關決定,並要求重新展開討論。有影像片段顯示,加沙民眾搶奪剛越過拉法邊關的貨車搶奪糧食。聯合國早前表示,目前約一半加沙人正在捱餓。

由於加沙全境受到以軍不停空襲,加沙人正設法尋找安身之處。位處拉法市,由卡塔爾成立的戰地醫院雖然尚未完成設置,缺乏基本衛生設施,亦已有約二萬五千人用作避難所,並排隊從每天裝滿五千升水的儲水箱中取水使用。

聯合國及世衛在週六成功運送醫療物資到曾經是加沙最大最重要的希法醫院後,表示該院情況亟為嚴重,「需要心肺復蘇(resuscitation)」。報告指醫院內「受外傷的病人需在地上縫合傷口,而院方只能提供有限度的止痛服務,甚至乎沒有」,急症室不但已有數百名傷者而且不斷增加,幾位醫生和護士正在「令人難以置信的困境中」工作。

《半島電視台》攝影師阿布達卡(Samer Abu Daqqa)在以軍無人機攻擊中遇害,外國記者協會(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強烈譴責。阿布達卡是六十四位——其中五十七位是巴勒斯坦人——被殺記者的最新一名

當地自週四起曾經失聯,至週日開始恢復通訊,是自10月7日後第六次且最長的一次。

以軍早前開始注灌著海水入哈馬斯的地道系統,但成果似乎有限,亦未知裡面有否人質在內。

以軍繼續突襲西岸地帶巴人城鎮,多人死傷;以黎邊境亦繼續有交火事件;也門的胡塞武裝分子也仍然持續攻擊途經紅海的船隻,對國際航運造成影響;丹麥警方表示逮捕了多名涉嫌策劃襲擊猶太人的人士。


參考資料:

1 Response

  1. 2024-05-02

    […] 2023-12-18 以軍擊斃三名己方人質 | 拜登:以軍「狂轟濫炸」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