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多國包括英、法、加、澳等西方國家,近日相繼宣布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有當地牧者及教會發聲明表示支持。另一方面,以色列政府週二宣布無限期關閉接連西岸地帶及約旦的關口,有巴人指此舉乃以政府為回應其它國家外交施壓的集體懲罰行為。
近日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的國家為加拿大、澳洲、英國、葡萄牙、法國、摩納哥、盧森堡、馬爾他、安道爾及聖馬連奴十國。截至目前為止,聯合國一百九十三個成員國中,已有八成共一百五十七個承認巴勒斯坦國。而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僅剩美國仍未作出承認。
英國聖公會中多位「深切關注聖地」的主教,包括南華克暨上議院中東事務首席主教切桑(Christopher Chessun),在政府公布後發表聯署表示歡迎。他們表示,有關行動「有助削弱極端主義論述的影響,並加強溫和派的力量」,又指「所有民族都有權建立國家,並在其土地上享有完整且有效的公民權益」。
四位主教表示,英國政府於1950年承認以色列國,卻遲至今日才承認巴勒斯坦建國乃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剝奪的權利,「為兩民提供亟需的同等尊嚴與平等地位」。
聲明強調政府行動「無法緩解加沙當前的慘劇」、亦「無法終止我們在西岸與東耶路撒冷目睹的殖民者暴力、房屋拆毀及行政拘留等日益加劇之暴行」。與此同時,主教們認為行動「確實為所有巴勒斯坦人帶來盼望」、「發出強而有力的道德與政治訊號:佔領既不公、亦站立不住,必須透過談判終止」。
主教們亦指,「承認巴勒斯坦國並非獎勵恐怖主義,反而有助削弱極端主義論述的影響,並加強溫和派的力量,賦予巴勒斯坦政府所需的正當性與施壓空間,使其能負責任地管治,並致力落實兩國方案——建立主權獨立、切實可行(viable)的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國和平共處、安居樂業」。他們並呼籲政府「必須在承認之際同步採取人道、政治及經濟層面的配套行動」,但強調「承認至關重要,此舉既是邁向平等權利的關鍵步驟,亦是清償英國對巴勒斯坦人民積欠已久的歷史債務」。
加拿大聯合教會(United Church of Canada)則發表聲明,指政府行動「雖屬遲來之舉,卻仍值得歡迎」,並提及於本年7月發出的呼籲,要求政府動用「所有可用的經濟、外交及政治手段」以「促成立即持久停火;確保糧食、食水、燃料及人道援助無阻送達;令所有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俘虜獲釋;對以色列實施全面雙向武器禁運,包括堵塞經由美國出口等漏洞;終止以方對巴勒斯坦的軍事佔領及併吞,為公正和平鋪路」。
此外,聯合教會提醒政府有義務履行責任,以符合國際法院於2024年7月19日的裁決,「不得承認以色列國在巴勒斯坦被佔領土非法存在所衍生之狀況為合法,亦不得提供任何援助或協助以維持以色列國持續佔領巴勒斯坦被佔領土所造成之現狀」。聲明重申,加拿大人有權知道政府將採取哪些即時措施,以履行國際法義務。
基督徒巴勒斯坦人澳洲聯盟(Christian Palestinians in Australia)發言人達穆尼(Jason Damouni)則在當地的《天主教週報》(Catholic Weekly)撰文指,「澳洲政府承認巴勒斯坦的決定,是歷史性的一步,此舉符合澳洲人深切珍視的公平與尊嚴價值觀」。
達穆尼表示,對身處澳洲的巴勒斯坦基督徒而言,政府承認「不僅具政治意義,更承載個人情感。將我們貶為『不存在之民』——這種常被用來否定我們歷史與存在的污衊——的質疑聲中,堅定地肯定我們的身份」。
他指承認行動「不僅關乎外交,更肯定了我們家庭與社群的尊嚴,包括一直在危急中被剝奪權利,以及在此地延續獨特故事,豐富著澳洲社會多元迪維多元面貌的」。
與此同時,以色列政府於當地時間週二突然宣布無限期關閉接連西岸地帶及約旦的關口。亞倫比/胡辛國王橋(Allenby/King Hussein Bridge)為三百萬西岸巴勒斯坦人離境的必經之路,該關口上週四曾經受襲,有約旦貨車司機向關員開火,兩名以軍遇害,其後一度關閉,於本週初重開,如今再次封閉。
有巴勒斯坦人認為,此舉乃以色列政府為回應多國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的集體懲罰行動,並表示因此無法前往約旦就醫及上學。負責管理關口的以色列機管局(Israel Airports Authority)表示,封關是政府高層直接下達的命令。
2025-09-28:當地消息指,亞倫比/胡辛國王橋關口經已局部重開,容許人員通過,但仍禁止物流。

參考資料: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Palestine – Wikipedia
Bishops welcome recognition of Palestinian state | The Church of England
Statement on Canada’s Conditional Recognition of a Palestinian State | The United Church of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