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萊昂妮弗萊施曼(Leonie Fleischmann,倫敦大學聖喬治市分校國際政治學高級講師)
以色列政府經已批准計劃,在被佔領的西岸地帶,備受爭議的「東一」地區,興建龐大的新殖民區。
財長斯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重啟了於1994年首次提出的計畫,其中包括約三千五百個新住宅,橫跨西岸地帶,將政府意圖表露無遺。他表示,「批准『東一』建設計劃,將埋葬巴勒斯坦國的構思,並延續我們在此採取的種種行動,作為事實主權計劃的一部分」。
「東一」(E1,全名East 1)是指耶路撒冷以東十二平方公里的未開發土地,位於西岸以色列殖民區人口第三多的馬阿勒阿杜明(Ma’ale Adumim)的邊界之內。
1975年,以方沒收了這塊原有七條巴勒斯坦村落,卅平方公里的土地。他們在這裡建造了馬阿勒阿杜明——以色列界定為耶路撒冷市政範圍「外圍」(outer ring)的三個殖民「區塊」(bloc)之一。
以色列當局稱這些區塊為「既定事實」(facts on the ground)。它們由以色列政府在1967年戰爭後在西岸發起,用以保護以色列人的聚居地不受攻擊。
今天,有近四萬名以色列人住在馬阿勒阿杜明,其中大部分是世俗以色列人和散居猶太人移民。馬阿勒阿杜明遠離散布在西岸郊區的臨時以色列哨點,於2015年被以色列政府定性為城市。大多數以色列猶太人認為它是受永久保護的殖民區塊,並將在與巴勒斯坦人的任何最終協議中,透過土地交換(land swap)得以保留。
「東一」開發計劃將大幅擴建現有的殖民區。根據國際法,在東耶路撒冷和西岸的所有殖民區均為非法,但「東一」計劃卻別具爭議。
爭議的核心關乎巴勒斯坦國的可行性。以色列的「東一」建設,會將西岸地帶一分為二,令建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連貫南北的巴勒斯坦國變成不可能。
此外,根據以色列壓力團體「立刻行動和平會」(Peace Now)提出的反對意見,以方在「東一」的建設,將會對未來巴勒斯坦國的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該組織認為,「東一」所在的區域,對擴建經濟成長所需的都會區而言是不可或缺,且是東耶路撒冷唯一適合巴勒斯坦進一步發展的土地。因此,「東一」地區應留給巴勒斯坦,而非以色列發展使用。
政治威脅
1994年,時任以色列總理的拉賓(Yitzhak Rabin)首次提出「東一」開發計劃,以確保馬阿勒阿杜明是「統一的耶路撒冷」之一部分。其後,佩雷斯(Shimon Peres)在1996年擔任總理期間重申這一建議,並將其作為永久和平協議框架內,建議的領土交換部分之一。
2005年,老布殊領導的美國政府向以方表示,在「東一」興建殖民區「違反美國國策」後,該計劃就被凍結。

其後,以色列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於2012年重啟計劃,報復聯合國提升巴勒斯坦國的非會員地位。但後來又因國際壓力而擱置了8年。
2020年,以色列國一年內舉行第三次全國大選的前一週,內塔尼亞胡承諾重啟「東一」計劃,希望爭取選票及極端民族主義政黨加入潛在的聯盟政府。2022年,在其時的美國總統拜登訪以之前幾週,內塔尼亞胡又再重提「東一」計劃。
反對與支持
每一次計劃提出後,施工與否的決定都會遭到國內和國際譴責。2023年6月9日,在內塔尼亞胡與拜登的國務卿布林肯通話後,規劃聽證會被「無限期」押後。
歐盟就最新近的計劃復工宣布,已發聲明表示關注,敦促以方「停止推動此一決定,並注意其深遠影響,以及考慮採取行動保護兩國方案可行性之必要」。
然而,特朗普現在似乎要打破此前美國政府的立場。《耶路撒冷郵報》最近報導,特朗普政府支持重啟開發計劃。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穩定的西岸地帶能維持以色列安全,也符合本屆政府在該區實現和平的目標」。
以色列最近嘗試開始建設「東一」的行動顯示,雖然計劃一直拖延,卻從未被放棄。問題是,為甚麼斯莫特里奇——似乎在內塔尼亞胡的首肯下——現在才宣布這項消息?
答案很可能是,由於國際焦點都集中在對加沙的持續攻擊,以色列政府相信它有喘息空間,可以繼續貫徹在整個西岸地帶興建殖民區的目標。
除了以方接管加沙市的計劃外,斯莫特里奇所承諾,2025年會是以色列的「主權之年」(Year of Sovereignty)——以及巴勒斯坦建國未來之終結——似乎越來越近。
Israel’s plan for massive new West Bank settlement would make a Palestinian state impossi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