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了拉姆安拉》(四)——團圓……在離別

20111006 155931 Dsc 8688 Dxo
伯利恆難民營裡之墓地(老旭暉)

作者:老旭暉

在街坊谷收到蘿蔔糕資訊,轉寄至舊同學群組後,有人笑說可免費提供,惟需親身到英國自取。

這幾年間,不知有多少舊相識經已離港,不少更是走了才知。有些朋友在風頭火勢過後,也曾回來短聚或處理要事。然而,有的由於歷史原因,除非世情發生巨變,即或再見亦無法在此。

讀巴爾古提這本著作,需要對巴人歷史有一定認識,又或者,自己經歷過類似的顛沛流離,才能體會到箇中深度。香港人日理萬機,加上作者非按時序著寫,中間幾章讀起來可能會有點艱難、納悶,實屬正常。

然而,第八章〈團圓〉跟第一章〈橋〉一樣,在筆者看來是必須慢慢細味。不同的是,前者需要經過中間的歡欣、失落、期望、失望、離愁、別緒、幻得、幻失——就如人生一樣——才可以領會到作者的沉重筆跡。

人生,喜歡跟作者開玩笑——朋友死忌,恰巧是生日、結婚紀念。

作者,喜歡跟讀者開玩笑——團圓,在於離別;聚首,只在回憶。

不少人喜歡取笑大台的節目最後總是BBQ,筆者自己也曾經如此。現在看來,大團圓結局或許並非僅因無聊或懶惰,而是經歷世事變幻無常後的奢侈盼望。現實告訴我們,無數人的人生,沒有戲劇性的大團圓結局。

巴爾古提此前輕描淡寫地埋怨對家的墨水,在這章亦終於稍為著力的寫在紙上——猶太人奪走的,不僅是土地、生活、往昔、將來,甚至連巴人同胞的死亡故事,也被以色列政客們據為己有。人類史上的遷佔殖民主義,永遠是待人以嚴律己以寬。與此同時,他仍不忘提及己方不是,諸如那些早已殉難的人,因派系內鬥有如被再次屠殺。

究竟是誰偷走了巴勒斯坦人的溫良和善?親友的墓碑遍布列國,是甚麼把他帶到那裡?是甚麼使靈魂失去光彩?除了入侵者的子彈外,我們還有被甚麼所傷?當作者想將流離失望置放在括號之中,得來的卻又只是無盡逗號。

無論如何,對作者來說,最深刻的印記,仍是那為家人和朋友而活的哥哥。他的名字也有如命中註定,經已與自己的名字,在設計師的疏忽下,永在詩集封面相隨。

當下,巴爾古提的回家之路經已告終,然而,巴勒斯坦人的流離故事尚未完結,橄欖油與無花果樹依舊仍是記憶。若然人生需要歷練,才能得著智慧,還願巴人以至世上所有流離失所——不論是身是心——之人,都能得著憐憫安慰,也願公義和平日近,滾滾滔滔漫灌全地。

(筆者謹在此向讀書會眾人的豐富討論致謝)


《我看見了拉姆安拉》(一)—— 橋水依舊,人面全非

《我看見了拉姆安拉》(二)—— 失去的是往昔,被奪的是將來

《我看見了拉姆安拉》(三)—— 時空之中,友在擔輕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