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旭暉
今年聖誕,似乎是香港新冠後首個正常聖誕,機場預期客運將會回復至疫情前,街上遊人、年輕男女比過往幾年多了許多。
平安夜日間,在家中寫作時,也聽到有人報佳音之聲。晚間,從教堂回家時,沿途也見佳音隊伍獻唱。面書上有人說,見到四周有人唱頌聖誕,實在感恩。
然而,教會中的面孔、街道上的人群,跟幾年前都已不一樣。吉舖和新舖,途人的口罩,靜靜地提醒大家,人生變幻是常態。
「復常」、「疫情前」這些名詞,好像要將社會定格在時間軸的某一點之上,某年某月某日才算是「正常」。我們也一樣,或多或少會以人生某一時期的經驗作為參照對比,做reference frame,去衡量判斷當下或此前之事,是「對」是「錯」,是「好」是「壞」。長者憶昔日登山長途是易事、中年人回想年青時任意往來、年青人想起自己是父母寶貝。
昨晚跟新認識的敘利亞朋友晚聚,滔滔不絕的他,當談到自己年青時,卻表示已將記憶塵封,不想多提。曾經朋友,剎那反目,昔日友誼,似水如煙。
多年前,首次造訪伯利恆,住了好一段時間。自此對聖誕詩歌、聖誕聚餐、聖誕聚會、聖誕講道,有著另一番體會。
或者說,是對人生,對己之信,有著另一番體會和識見。
往車站路途上,跟新朋友談起香港青年不少缺乏動力,他建議讓他們往中東走一趟,應該會有所幫助。想起曾經看過一位替潮流品牌拍宣傳照的攝影師之訪問,她往前南斯拉夫拍了一輯照片後,看到坐在廢墟之中的孩子,表示自己昔日以為重要之事,都已變得不再重要,生命的次序需要重新排列。
然而,成長、活在舒適圈的人,除非是被迫,願意舒尊降貴,走進悲慘之中服侍作工的,寥寥可數。
當然,成長、活在悲慘之中的,寧願將往昔一切拋諸腦後,為自己和家人尋找舒適圈的,也有不少。
在眾多宗教之中,基督教或許是最自大最狂妄的。因為她不僅是靠先知和全能者的代言人普渡眾生,而是直接宣告造物主之子降世為人,拯救眾生。
那柔和謙卑的,呼召我們負他的軛,學他的樣式,不是因為要積陰德,也不是要催他再來,而是我們本該作的,好叫我們能在世上映照那伯利恆的聖者之光,活出公義、和平與聖靈中的喜樂,在地如在天。
雖然抱此重責,卻因與他同負,頓然感到輕省。在世上我們不但是客旅,也是神子以及歷世歷代千萬聖徒的見證人。明天要生何事,我們故然不知,今天要作何善,我們卻可選擇。不論是要息勞歸主,抑或親眼見主再來,惟願成為忠心僕人,榮耀創始成終之主。
又到聖誕,如此聖誕,道成肉身,以馬內利,神在人間,哈利路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