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主黨遭打擊後再被進逼或與以色列國發生全面衝突——其後果對各方都將極具破壞性

黎巴嫰傳呼機恐襲(Democracy Now!片段截圖

作者:卡夫曼(Asher Kaufman,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歷史與和平研究系教授)

近一年來,以色列國與真主黨的跨境小規模挑釁越來越多。旁觀者一直警告,不斷升級的消耗戰可能會令該區陷入全面衝突。這幅極具破壞性的圖畫在過去幾日越來越接近現實。

首先,以國對真主黨通訊系統發動前所未有的傳呼機及對講機襲擊,令該組織數以千計的成員受傷。隨後,真主黨的重要高層阿基爾(Ibrahim Aqil)遭暗殺,與其他高級指揮官及多位平民在空襲中喪生。其後,真主黨擴大向以境發射火箭的範圍作為回應,針對以國北部的軍事設施及平民社區。之後,以國發動新一輪空襲,根據黎巴嫩衛生當局的資料,有超過二百七十人在空襲中喪生(譯按:現時死亡人數已超五百),數以千計的居民從黎巴嫩南部逃往北部。

作為研究黎巴嫩和以色列國的學者,我從2023年10月8日起就一直關注這場消耗戰的動態。那日之前,哈馬斯向以國發動史無前例的強烈攻擊,以方其後轟炸加沙地帶。真主黨隨即開始向以國北部發射火箭,支援加沙的哈馬斯。

儘管雙方都言辭激烈,互相威脅要毀滅對方,但直至近日,以國和真主黨,以及支持後者的伊朗,都不見得想要發動全面戰爭。各方肯定都知道事情若如此發展,對己方可能造成的破壞性後果:以色列國擁有摧毀貝魯特和黎巴嫩其它地區的軍事力量,就如她在加沙所做的;而即使是被打擊過後的真主黨,也可以向以國的戰略地點發射數以千計的導彈,從機場到特拉維夫市中心、供水管道和電力樞紐,以及海上天然氣鑽井。

因此,他們僅沿著雙方邊界交火,並就攻擊的地理範圍和不蓄意攻擊平民的努力達成了一些共識。

但以色列國最近對黎巴嫩的攻擊,可能已將消耗戰帶入另一且更嚴重的階段,令該區陷入全面戰爭的邊緣。全面戰爭會在黎巴嫩和以色列國造成嚴重破壞,也可能將伊朗和美國捲入直接對峙的狀況。如此,哈馬斯槍手在10月7日殺害了大約千二名以色列人的目的也就成功——他們希望以國的強硬反擊會將該區其它組織捲入漩渦。

危險的「新階段」

真主黨秘書長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在幾近一年的敵對行動中一直堅持,惟有以色列國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真主黨才會停火。然而,最近幾週,以國卻將衝突推相反方向。

以國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將針對真主黨目標的一連串攻擊形容為「新階段」,並指戰爭的「重心」正北移至黎巴嫩。以色列政府又將「北部居民安全返回家園」加入為額外的戰爭目標。

雖然真主黨成員是通訊系統襲擊行動的目標,過程中卻傷及許多無關平民,令黎巴嫩人陷入震驚、創傷、憤怒和絕望之中。

襲擊行動展示了以色列國對真主黨的戰術軍事優勢。以國史無前例地深入真主黨核心指揮部門和普通員工組織,在全球任何衝突或戰爭中前所未見。她打擊了真主黨最脆弱的地方,亦暴露了她與伊朗的協作——傳呼機爆炸的傷者之一是伊朗駐黎巴嫩大使。

兩天後阿基爾被殺是另一訊號,顯示以色列政府已決定試圖改變這場報復與反報復的危險遊戲之規則。明顯地,以國現在的意圖不再是維持近一年消耗戰的不穩現狀,而是向真主黨施壓,迫其讓步。

事態失控

傳呼機襲擊後,納斯魯拉發表了陰鬱且拒絕投降的演說。他承認真主黨在行動中受到嚴重損害,但同時將以國襲擊定義為「敵人幾十年來犯下的多宗大屠殺」之延續。

如此,他就把事件框定在許多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人的普及歷史敘述之中——他們認為以色列國是一個經常針對無辜平民進行大屠殺的犯罪集團。

納斯魯拉亦重申,支持加沙哈馬斯的承諾毫無動搖。

他又聲稱以國的行動已「超越所有紅線」,可視為宣戰,但他亦重申自己在目前持續衝突的前幾次峰點時提出過的看法:報復將會臨到,問題只是時間和規模。如此,納斯魯拉暗示他可能仍然無意進行全面戰爭。

另一方面,以色列國似乎沒有那麼謹慎。與真主黨的緊張關受控了幾近一整年後,以色列領導人似乎願意冒局勢升級後可能失控的風險。

我們很難確定以色列行動背後的策略是什麼:自10月7日以來,正如拜登政府指出,以色列國並未展現出具有明確政治目標、前後一致的策略。

相反,批評總理內塔尼亞胡的人認為,他的主要動機是為了自己的政治生存,和確保繼續享有作為國家元首的權力,並將以國利益與個人利益捆綁起來。

團結「抵抗軸心」

如此,當納斯魯拉肯定會與伊朗協商去決定真主黨的回應幅度時,他會有何選擇?在納斯魯拉的組織遭受如此破壞性的打擊後,很難想像真主黨會願意縮小規模、停止越境攻擊並遠離以色列邊境,或是放棄支持加沙哈馬斯的承諾。

另一方面,在花了一年時間避免全面戰爭後,選擇開戰同樣充滿風險——納斯魯拉和他的德黑蘭支持者都很清楚,全面開戰對真主黨、黎巴嫩,甚至可能對伊朗都會造成高昂代價。

假如真主黨現在對以國全面開戰,將會是1982年成立以來最重大的行動。但是,真主黨將需要在通訊系統癱瘓、大部分領袖缺席的情況下開戰,而這些領袖中有些曾與納斯魯拉合作了幾十年,一起建立真主黨的軍事實力。

從某些方面來看,內塔尼亞胡領導下的以色列人,以及日益受真主黨利益牽制的黎巴嫩人,都面對著類似的困境:他們的福祉因其它「優先事項」被犧牲。

在推行了11個月令以國北部公民處於更危險境地的政策,並反對可以結束真主黨與以國之間敵對行動的加沙停火協議後,內塔尼亞胡最近表示關心以國北部公民的發言可謂言之無物。

在黎巴嫩,真主黨違背大多數黎巴嫩人的意願,將黎巴嫩捲入戰爭。這個決定導致這個正承受極端政治和經濟壓力的國家,部分地區遭受重大破壞。

納斯魯拉的演說將真主黨的困境描繪成整個黎巴嫩的困境,又暗示不會容忍異見聲音。毫無疑問,許多黎巴嫩人同情巴勒斯坦人的境況,並對以色列國對加沙發動的戰爭深惡痛絕。但與此同時,他們可能會對在過程中要犧牲自身福祉的想法不滿。

另一邊廂,哈馬斯領導人及策劃10月7日大屠殺的辛瓦爾(Yahya Sinwar)很可能正注視著以色列國與真主黨之間的發展並感到滿意。他的計劃旨在團結所謂「抵抗軸心」的所有陣型,其中包括也門的胡塞組織及真主黨和其它受伊朗支持的組織,期望能對以色列國發動區域戰爭。

一年後,我們比之前任何時刻都更接近這幅圖畫。

原文刊載於《對話》(The Conversation)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