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的家園

艾達難民營入口


筆者:普世教會協會巴以地區伴隨計劃

引言

在主的公義當中,所有人都應享有安穩的居所。上主子民在流亡巴比倫期間,從以賽亞對家園的應許得著安慰。以賽亞口中的家不僅是昔日已失去的東西,亦是將要來臨的實現,這家且是建立在公平、公義與平安之上。「家」是一項人權,也是世人所珍視的。就著巴勒斯坦人為家園和安穩居所的呼求,我們將反思上主對所有地方、所有民族應許的住處。

經文

以賽亞書三十二 16-18

公平要居住在曠野,
公義要安歇在田園。
公義的果實是平安,
公義的效果是平靜和安穩,直到永遠。
我的百姓要住在平安的居所,
安穩的住處,寧靜的安歇之地。

反思

伯利恆艾達(Aida)難民營的入口有一個牌坊,上面有一條簡單的鑰匙雕塑——它代表的是許多巴勒斯坦人爭取公義人權的其中一個關鍵:歸家權利。

1948 年以色列建國和隨後的 1967 年戰爭,迫使數以萬計的巴勒斯坦人離開自己的家園,當時很多人帶著家的鑰匙離去——他們以為戰事結束後就能回到家裡。然而,幾十年後,許多巴人卻仍然流散各地(diaspora)。他們的房子和生計已被其他人侵佔,街道和村莊亦已被重新命名為以色列國的一部分。對於這些巴勒斯坦家庭來說,鑰匙不僅象徵已失去的家,亦代表這片土地依然是他們的家園,而他們或許有一天仍能愉快歸來。

今天,對東耶路撒冷和西岸地帶的很多巴勒斯坦人來說,安穩居所的實現依然遙遠。在東耶路撒冷的謝赫賈拉(Sheikh Jarrah)和兆雲(Silwan)社區,強制遷離和拆毀房屋不但剝奪了許多巴勒斯坦家庭對自己家的擁有權,有的甚至無法留在世代相傳的居所裡。生活在西岸地帶的巴人,日復日看著以色列國於根據國際法為巴勒斯坦國預留的土地上不斷建造非法殖民區——它們正瓜分這塊土地,也令承諾過給他們的家園支離破碎——假若她還能成真的話。對巴勒斯坦人居所和家園的侵犯也造成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間更多的敵意,並破壞以巴之上兩民三宗——他們都視這塊土地為聖——和平共處的可能性。

以賽亞對身處巴比倫之流亡者所說的,深刻反映了被迫離開家園的悲哀和傷痛,以及對歸家的渴望。然而,在安穩居所實現之前,卻須要先有公義。以賽亞說,公平和公義必須「居住」和「安歇」。惟有這樣,平安、平靜和安穩才能實現。惟有這樣,真正的家才會成真。以賽亞清楚表明,上主的公義與平安並不僅限於某一群人。公義與和平若然要實現,它就必須實現於所有人當中。上主的應許不僅是對古以色列民,也是對所有時代、所有民族的應許。除了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他們都承認以賽亞之主是人類的主,科學家也同樣呼籲: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只有當我們彼此分享,它才會成為所有人的安穩居所。

然而,不論古今,巴勒斯坦地卻不是人們經歷流亡、被迫流離失所和失去家園的唯一之地。基督徒從耶穌身上認識到,上主與那些與家園分離的人站在一起。畢竟,耶穌也曾這樣說過自己:「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路加福音九 58)。同一時間,新約也呼應以賽亞的應許——上主將為所有人提供一個安穩的居所,並宣告「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和他們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啟示錄二十一 3)。

耶路撒冷是世界各地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屬靈居所。然而,聖地不僅是一個朝聖之地,她也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實實在在的家園——當中有工作、敬拜、休閒、慶祝、家庭、社區和各樣生活的地方。那建造一個公正持久和平、屬於所有人之莊嚴家園的努力仍然在進行中。我們與高舉鑰匙、帶著希望和忍耐的巴勒斯坦人一同祈禱和實踐,期望這將成為現實。

問題

  1. 「家」對你來說代表甚麼?
  2. 你能為自己社區中沒有安穩居所的人作些甚麼?

禱文

慈悲的主,祢是我們真正的家,因為「我們的心若非在祢裡面就不得安息」。我們為難民、尋求庇護者,和所有被迫離開家園或沒有家園的人祈禱。求祢以公平公義激勵我們,為我們的鄰舍——在巴勒斯坦,也在世界各地——能有安穩居所而努力。奉耶穌的名,阿門。


原文刊載於普世教會協會巴以地區伴隨計劃(Ecumenical Accompainment Programme in Palestine and Israel)的網站之上,為其 2022 年復活節信息的其中之一,蒙允翻譯轉載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