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路撒冷正教牧首狄奧菲洛三世(Theophilos III)及拉丁禮宗主教皮扎巴拉(Pierbattista Pizzaballa),於加沙聖家堂被以軍「誤擊」後獲准到當地探訪。兩宗其後於7月22日舉行聯合記者會,皮札巴拉樞機表示,自己「從加沙帶著破碎之心回來,卻也被所遇見的許多見證所激勵」。
牧首狄奧菲洛三世在開始時表示,對在加沙所目睹的深感悲痛,同時又看到在劇痛中堅定不移的盼望,「我們以受苦基督身體之僕人而去」、「在聖家堂破碎之牆和信徒受傷之心,我們見證深蔭悲傷和不屈盼望。我們跪在受苦之人身邊祈禱,按手在渴求安慰之人的身上」。
他又指,教會在無情災難中的使命「根植於臨在的事工、支援哀傷的人、捍衛神聖生命、見證黑暗無法吹熄之光……我們向加沙的孩子說:『教會將繼續與你們同在』」。狄奧菲洛三世呼籲國際社會打破沉默,「面對苦難時沉默,是對良知的背叛」。
皮札巴拉樞機形容當地的情況「毀滅性」卻又充滿令人驚嘆的人性,母親們在失去一切之人的帳篷中為其他人準備食物。
他又表示,看見有人在暴曬下堅持許久「只望能吃到一餐便飯」、「當你親眼目睹,這種屈辱是難以忍受。在道德上不可接受、也不合理」。皮札巴拉澄清,雖然義大利外交部指兩人帶著五百噸物資進入加沙,但由於「後勤」問題,「一公克」物資都無法運入。
皮札巴拉又指,雖然有三人在加沙聖家堂遇害,「但在加沙已經死了成千上萬的人」。
此外,他又提及在泰比發生的殖民者暴力事件是西岸大圍環境下的一環,無法無天的情況逾演逾烈。
他宣告基督永存於加沙之內,「他在傷者身上被釘,存於每雙助人之手」。皮札巴拉舉調,兩人是以牧者而非政治人物身份前往,「教會不會遺棄她的子民」。
他又強調,教會在加沙的使命是普世性和包容性的,「我們的醫院、收容所、學校、堂區——聖波斐利堂、聖家堂、阿赫利阿拉伯醫院、明愛——是所有人相遇和分享之地:基督徒、穆斯林、信徒、疑者、難民、兒童。人道援助不僅必須,更是生死攸關。拒絕(援助)不是拖延,而是判刑。每一小時,沒有食物、食水、藥物和住處,都已造成深深傷害」。
皮札巴拉重申,真正、持久的和平需要和解之路,「真實、痛苦、勇敢的和解。不是忘記,而是寬恕。不是抹去傷痕,而是將傷痕轉化為智慧。只有這樣的道路才能實現和平——不僅是政治上,也是人性上」。
兩位教會向全球領袖發出聯合呼籲,要求結束戰爭,釋放被拘押者,展開真正的癒合之路,恢復加沙和整個聖地的生命和尊嚴。兩人亦提及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之言,敦促國際社會維護「人道法,尊重保護平民的義務,以及禁止集體懲罰、濫用武力和強迫人民流離失所」。
約旦王子哈桑本塔拉勒(Hassan bin Talal)在發言時亦表示,對聖家堂被炸深表悲痛,並重申,教堂和清真寺這些敬拜場所,必須免於戰爭恐怖。他指,「面對敬拜場所持續被攻擊……我必須說,這些行為是任何人類良知都無法接受的嚴重罪行。清真寺、教堂和禮拜場所是神的殿堂,也是有信之人的聖所」。
他強調,攻擊敬拜場所等同攻擊敬拜自由,「儘管如此,加沙的基督徒與他們的穆斯林弟兄姊妹一樣,自這場戰爭開始以來,面對不公、破壞、暴力和恐嚇,仍然堅定不移」。
一向支持跨宗教對話的皮札巴拉表明,「我們並非反對以色列國,但我們需要坦率而清晰地表示,以色列政府的加沙政策不可接受,在道義上我們無法為其辯解」。
耶路撒冷天主教會引述皮札巴拉的發言指,記者會是教會堅定不移地與受壓迫同在,並在戰爭時期宣揚福音信息的活潑見證,「公正和平、絕對尊嚴,超越國界的愛」。
記者會開始前,大會播放了聖地天主教會基督教媒體中心(Christian Media Center)製作的影片,展示加沙實況,闡述嚴重人道苦難和戰爭留下的巨大破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