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名留位:https://tinyurl.com/20250706
以哈戰事中,每天殺戮、人質生死、飢民傷者的影像、槍炮火箭的消息充斥新聞報導和社交媒體。當我們注目寶貴生命,生死存亡之時,各種意識形態、宗教思想、價值取態、利益考量這些看似無關之事,其實正最終影響著每顆子彈射向哪裡、每次板機是否扣下、每枚炸彈掉在何處
是次分享會由來自不同背景的三位講員從自己範籌及個人經驗分享有關以巴之事,由批判理論、科技巨頭、錫安主義、猶太信仰、以黎戰爭等,從不同角度切入巴以問題
鑑於巴以問題涉及的廣泛層面,當我們真切、全面地認識以巴時,我們不但能瞭解當地,也能得知關乎全世界以至我們自己之事
分享:蔡偉傑(Choi Wai Kit,港人社會學家)
施慧雅(Sylvia Martin,猶太裔人類學家)
阿里(Ali Akil,黎巴嫩裔物理學家)
時間:2025 年 7 月 6 日(日)下午 2 時
地點:九龍佑寧堂(佐敦道四號)
粵語/英語分享,附粵語傳譯


2025-07-20
當日收集到隨緣樂助的HK$5560,已捐贈至講者建議的兩個項目。
1. 為麻省理工的「加沙小型私人線上課程」學生提供網路和電力支援
Support Internet and electricity for MIT SPOCs students in Gaza
本項目由麻省理工程系校友莎菲仁(Safiyyah)發起,旨在幫助缺乏網路與電力供應的加沙學生。
甚麼是「加沙小型私人線上課程」?
「小型私人線上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簡稱SPOCs)是麻省理工學生主導的線上教育項目,為加沙和流離至埃及的學生免費提供課程與證書。目前第二期的課程涵蓋計算機科學、電影研究等內容,分別服務約三百及一百名在加沙和埃及的學生。所有教學人員皆為義工,並同時支援學生的學術與生活需求。
募款用途
資金將用於提供e-SIM、技術設備等。此外,剩餘資金將支援學生基本生活所需,包括食物、食水、住所、衣物、學費。
國際呼籲
項目邀請美國、加拿大以至全球的學術與科技領域人士,共同支持這些學生的受教權利。
2. 由薩梅爾計劃營運的雷法特阿拉雷爾營地
The Refaat Alareer Camp – by The Sameer Project
雷法特阿拉雷爾營地簡介
薩梅爾計劃是由三位海外巴勒斯坦人領導的互助組織,他們成功推動位於加沙中部的雷法特阿拉雷爾營地成立,為流離失所且有重病患者的家庭提供庇護與特殊支援。
服務對象與宗旨
營地專門照顧最脆弱的一群,包括戰爭傷者、慢性病患者、行動障礙者、身心障礙兒童、高風險孕婦,及遭受嚴重心理創傷人士。針對性地提供治療、心理支援、物資與社區照顧,減輕醫院壓力,協助等候世界衛生組織安排醫療撤離的病患。
️生活點滴與營地精神
營友就如家人一樣,見證新生命與死亡、一起祈禱、上音樂課、經歷撤離與重返加沙北部的離別與重逢,在殘酷環境中創建舒適與關愛的空間。
以雷法特阿拉雷爾命名的意義
雷法特阿拉雷爾是已故巴勒斯坦詩人、學者與行動者,代表著加沙的希望與知識。曾撰寫《如果我必須死》(If I Must Die)一詩的阿拉雷爾於2023年被以軍殺害。營地以其命名,是為延續其精神與使命——支持年輕世代,保存文化,促進加沙未來。
《如果我必須死》
作者:雷法特阿拉雷爾
如果我必須死
你必須活下去
述說我的故事
賣掉我的東西
買一塊布
和一些線
(把它弄成白色)
(帶著長長的尾)
這樣一位孩子
在加沙某處
仰望天堂時
等待已在烈火中逝去的爸爸
—他未有向別人告別—
—連自己軀體也沒有—
—甚至連自己都沒有—
看到風箏
你給我造的
在高空飛翔
然後想像有天使
從那裡將愛帶回
如果我必須死
願它帶來希望
願它會被傳頌


2025-05-18
相關報導:〈置身如末後的加沙〉(須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