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濟各辭世巴勒斯坦人哀悼
以色列政府因被批低調回應

Screenshot 2025 04 26 003439 dxo
2014年方濟各在隔離牆前寫有「解放巴勒斯坦」之處祈禱(耶路撒冷天主教會片段截圖)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4月21日息勞歸主,巴勒斯坦人哀悼這位長期關注他們的西方教會領袖,而以色列政府就因對方曾經批評自己僅作低調回應。

耶路撒冷天主教會宗主教,被指是下任教宗人選之一的皮札巴拉樞機(Pierbattista Pizzaballa)表示,方濟各在戰事爆發後一直長期關注本地情況,特別是加沙教友和加沙人,「加沙成為了他教宗職務的標記之一,體現了他對窮人的關懷,以及戰爭的強烈反對。他又反覆為和平作出呼籲」。

耶路撒冷正教會牧首狄奧菲洛三世(Theophilos III)讚揚方濟各,「即使在虛弱和痛苦之中,已故教宗仍展現出作為真正門徒的力量,以謙卑和盼望擁抱十架,以身示範基督徒的生活就是犧牲之愛。他臨終所願,以簡樸和信心為主的葬禮,代表他將靈魂奉獻予復活主基督,以及視教會為謙卑信徒所組成的群體,而非世俗王國」。

聖地信義會牧師伊蒙德(Munther Isaac)表示,「巴勒斯坦——特別是巴勒斯坦基督徒——今天失去了一位重要朋友。教宗方濟各在巴勒斯坦深受愛戴。他向巴勒斯坦人傳達了真憐憫,尤其是處身種族滅絕中的加沙人。他的牧者心腸,從他堅持不斷致電——甚至在留院期間依然如此——被困加沙的基督徒,顯而易見」。

活道大學創辦人、信義會牧師拉赫(Mitri Raheb)表示,方濟各的謙遜在自己心裡留下深刻印像,又指對方在穆斯林中亦備受尊重,「他呈現了基督教的另一面,有別於歐洲基督教及其殖民歷史。他體現了在南方世界(Global South)經歷過被邊緣化之人的觀點,能夠體會這些人的掙扎」。

方濟各在過去一年多,幾近每天跟加沙聖家堂的神職人員及教友視像通話。他曾批評以軍行為殘忍,多次呼籲停火,在臨終前的復活節信息中,仍特別提到加沙人和當地信徒,促請交戰方停火及釋放人質。

此外,他亦在信息中關注反猶主義升溫、黎巴嫩及敘利亞以至中東地區的基督徒、也門人和烏克蘭、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西巴爾幹半島、多個非洲國家、緬甸人等。方濟各亦為宗教自由、思想及言論自由發聲,促請各國停止軍備競賽,並且應合作解決飢餓及各種人道問題。

另一方面,以色列政府在社交媒體刊登配上方濟各在西牆祈禱照片的悼文帖後,卻隨即刪掉。《耶路撒冷郵報》報導指,以國外交部強調方濟各生前批評己方,又指帖文是錯誤刊登,有關行為被前以色列駐梵蒂岡大使舒茨(Raphael Schutz)批評「小氣」。

其後,以色列總理的英語官方社媒帳號,最終在週四發文表示哀悼,然而其希伯來語帳號及內塔尼亞胡個人未有有任何表達。而以色列外交部則轉貼了現駐梵蒂岡大使塞德曼(Yaron Sideman)瞻仰方濟各遺容的照片。

以色列象徵性領袖總統赫爾佐格(Isaac Herzog),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Mahmoud Abbas)一樣,同為首批發聲明悼念方濟各的政治人物。

皮札巴拉於週三在聖墓教堂主持紀念方濟各的彌撒後,隨即前往梵蒂岡,準備出席喪禮及其後的教宗選舉。

妻子及女兒於2023年12月被以軍殺害的加沙教徒安東(Kamal Anton)表示,方濟各每次來電時均為和平及加沙人的堅毅祈禱,又指對方不單關注基督徒,也關注穆斯林,而當地教會亦有將收到的援助物資與穆斯林分享。另一位弟兄表示,方濟各的支持給予他們力量,「他告訴我們不要害怕,支持我們,無論發生何事,都不會丟棄我們。他鼓勵我們守住自己的土地,並承諾幫助我們重建被毀家園。在如此艱難之時,他的死對我們來說是災難和震驚」。

加沙聖家堂司鐸羅馬內利(Gabriel Romanelli)亦指,方濟各離世對全世界——特別是加沙——基督徒來說是悲劇。他表示教堂裡的人每天都在等教宗電話,對方會跟孩子傾談,安慰他們,「他深具人性,對我們的支持令人難以置信」。

2014年,教宗方濟各出訪聖地。在訪問伯利恆期間,未有事前安排下走到隔離牆前祈禱。伊蒙德引述自己著作指,教宗觸摸的「不僅是牆。他觸碰了佔領和戰爭的醜惡,我們苦難的深處。他以謙卑和軟弱的態度,直視不公,向其挑戰」,並指當日的畫面已銘刻在自己的記憶之中,「當有天這道牆倒塌之時(不是可能,而是何時),我們可能會回想那刻和(方濟各的)禱告,原來就是這道牆日後倒塌的關鍵時刻之一」、「雖然最後,教宗離開了,而佔領和圍牆依在。但他為我們留下了新的盼望,知道自己未被遺忘。我們的任務是繼續哀嘆當下情況,與不公爭戰……並且祈禱」。

拉赫亦指,方濟各當日的行動與祈禱影響深遠,「那一刻遠比任何長篇大論來得震撼」、巴勒斯坦人「感到被賦予力量,好像有人真正明白我們的掙扎,分擔我們的痛苦,並帶來所有牆垣最終皆會倒塌的盼望」。拉赫認為,方濟各「提倡所有人都能昌盛的生命文化——尤其是生活在以色列佔領下的巴勒斯坦人」。

方濟各在去年年底出版的書中提及,國際社會應仔細調查在加沙發生之事,「確定它是否符合法學家和國際機構制定(有關種族滅絕)的技術定義」。

伊蒙德表示,方濟各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立場,是他整體神學與牧靈關懷的延伸——關懷被邊緣化和不公的受害者,「實實在在的映照(耶穌基督)福音的典範」,以身作則體現耶穌的教導。此外,他在言辭上非常小心,「深刻理解當今許多政治人物所使用的煽動性語言之危險」,又嘗試成為搭建橋梁的人,消除成見,且認識到所有信仰傳統中都存有極端主義。

伊蒙德又指,相信會有很多政客讚揚方濟各,卻繼續忽略他所教導和所說的話,就如杜圖大主教(Desmond Tutu)離世時一樣的虛偽。

羅馬內利表示,聖家堂的弟兄姊妹會「繼續為教宗方濟各祈禱,讚美天主賜予他的偉大恩典。教宗方濟各是位牧羊人,眾所周知,他熱愛並關心我們這小群——為和平祈禱和作工。我們祈盼人們能聽他的呼籲,包括他在臨終前幾小時還有力量之時發出的最後一次呼籲:停止轟炸、結束戰爭、釋放人質和囚犯、恢復並持續地向(加沙)人民提供人道援助」。

Screenshot 2025 04 26 003521 dxo
2014年方濟各在西牆祈禱(耶路撒冷天主教會片段截圖)
Screenshot 2025 04 26 003622 dxo
2014年方濟各登上沙裡夫內院/聖殿山(耶路撒冷天主教會片段截圖)
耶路撒冷天主教會紀念方濟各到訪聖地的短片

參考資料: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