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和平鬥士負責人艾絲特科蘭尼

Still 2025 04 12 172518 1.2.1 dxo

受訪:艾絲特科蘭尼(Eszter Koranyi,和平鬥士以方負責人)
訪問:老旭暉

和平鬥士的歷史和背景

你好,我是艾絲特科蘭尼,是和平鬥士(Combatants for Peace)的以方負責人。

和平鬥士於2006年成立,有將近20年歷史,由來自雙方的前參戰成員創立。包括曾在軍中服役的以色列人,他們通常也是後備役成員,且是參與非常激烈戰鬥的部隊。而巴勒斯坦成員,大部分是在第一次起義中以暴力手段抗爭,曾被收監,已被釋放的人。

這兩群人漸漸明白到,暴力行為無法為任何一方帶來益處。隨後,有些以色列人在某次與加沙交火期間寫了封信,表示明白當以軍轟炸加沙時,其實也在傷害平民,不想再參與其中。

有些巴勒斯坦人讀到這封信後,便聯絡這群以色列人,並開始會面。在最初的1、2年裡,他們都只是秘密會面,大約有廿、卅人。他們僅在破冰,講述自己經歷,講述自己為何明白非暴力之法是我們必須使用之法,而暴力只會滋生暴力,還有個人轉化的故事。

事實上,講述這些個人經歷,以及每一位日後加入和平鬥士的個人轉化故事……今天你不一定要是參戰成員或前參戰成員才能加入,但我們相信每一位都有自己的成長背景,並相信需要與另一邊合作才能締造和平,而非暴力之法是回應這裡形形式式暴力的答案。

經歷、故事往往會帶來轉化,也是我們至今仍在使用的重點工具之一。

和平鬥士會做些甚麼?

在這20年間,和平鬥士不斷成長,並已正式註冊成為非牟利組織。現在我們有許多活動,為雙方的年青人進行很多教育工作,包括領袖訓練計劃——是非常密集、深入的領袖訓練計劃——為十八至廿六歲的以色列年青人和巴勒斯坦年青人而設。

我們會先分開進行,因為用母語認識對方的故事會更容易、更有力。此外,當他們認識對方的故事時,也會對自己的民族故事有新的體會。

接下來有很多關於身份認同、這些事與我何干、作為行動者可以做些甚麼的問題,並學習非暴力之法,特別是當我們被暴力氛圍籠罩。而在兩個社會之中,那些擁有權力的人,都希望年青人相信只有暴力鬥爭才能達到目標。因此,我們必須反其道而行。

他們會先跟自已的同胞見面,經過一段時間,當他們完成計劃的第一部分後,他們就會彼此見面。

我們也做很多實務,保護遭以軍和殖民者暴力對待的西岸社群。這些巴勒斯坦社群通常都是些小村落,從事農牧。他們最容易受到傷害,因為所住之處是完全由以方控制的C區。

而以色列中有一運動,目標是用最少的人奪取最多的地。因此,這些社群終日要面對被迫遷的威脅,被迫離開他們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故此,我們的行動者會去支援他們。我們有種叫「陪伴守護」(protective presence)的行動,就是一群以色列人——一位、兩位、三位、四位、五位志願者——在他們外出放牧時陪伴他們,或與他們一同生活。當有以色列人來騷擾他們,不論是殖民者或以軍軍人,他們就用希伯來話跟那些人溝通,保護村民,並記錄所發生之事。當情況非常嚴重時,我們就會去找外交官、國際社會,有時甚至會嘗試透過以色列法院去保護村民的權利。

我們也有些大型活動,是雙方一同舉行,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這非常、非常特別。我們是唯一一個進行聯合實務支援工作的團體,不僅與這些社群中的巴勒斯坦人一起作工,也從城市帶來行動者、參加我們活動的年青人,一起支援這些社群。

我們也有兩個大型紀念活動,一個是陣亡將士紀念日(Yom HaZikaron)。這是紀念所有在衝突中喪生之人的官方紀念日——但僅限於以色列一方。我們卻會跟以巴喪親家庭論壇(The Parents Circle – Families Forum)一起舉行儀式,紀念所有在衝突中喪生的平民和無辜人士。今年第二十屆會於4月29日舉行,可以線上收看,你也可以參加。

今年也是我們第六次在5月15日舉行納克巴(Nakba)聯合紀念活動,同樣可以在線上收看。我們會有現場活動,也會在線上向全世界轉播,每位想參加的人都可以與我們一同紀念。以色列人會一同紀念納克巴是非常特別,因為這本不存在於(我們的)敘事之中。這對巴勒斯坦人來說當然也非常特別,具爭議性。因為他們也會質疑,怎麼能與敵人共同紀念這日,當這日紀念的是以色列國或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人造成的種種苦難。

和平鬥士的工作面對甚麼挑戰?

就如我剛才所提及的,例如巴勒斯坦人會認為(我們的工作)是將現況「正常化」,就是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合作。我們的回應是:「我們無意將佔領狀況視為正常」。我們共同抵抗佔領,為這地上的兩個民族帶來和平、正義和自由。

在以色列社會也是如此,有人會說:「你們為甚麼要跟恐怖分子合作?」。他們不喜歡我們的工作。但我們意識到,大家都會繼續居於此地,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猶太人都會繼續居於此地,因為我們都屬於這裡。此外,大多數人都無處可去,他們沒有另一個家在其它地方,所以我們必須如此而行。我們相信,只有透過非暴力之法,讓所有人都能擁有平等權利的政治解決方案,我們將會成功。這就是我們的回應。

10月7日後,我們當然也面對很多其它挑戰。因為戰爭、種種壓力、生離死別。我們有很多成員失去了至親,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

因為戰爭,在西岸的活動也受到限制,有些巴勒斯坦平民過去有許可證可以來到以色列國境,越過1948年的邊界,但他們已失去了許可證。所以我們只能在巴勒斯坦見面,可以用的空間也非常有限,因為很多以前可以容許兩族人見面的機構,現在因擔心不能保證以色列人的安全而拒絕我們。就日常運作而言,目前的情況相當困難。

此外,當你想安排見面,可能有來自杰寧的人,因前天晚上以軍闖入他們的城市,又或者有親人被捕,又或者居所剛被以軍摧毀,又或者必須通過檢查站,才能見到以方成員。如此種種都非常、非常、非常困難。

可幸的是,我們也有成功的故事。例如青年領袖計劃,特別是在巴方,自10月7日以來,有許多人想要參加。我們每組有廿個名額,而在去年招募的首批學員,10月7日之後的第一批,廿個名額共收到九十人申請。於是他們先開了一組,然後幾個月後再開一組,讓更多人參加。現在他們正在為新組宣傳,新的一批,同樣有很多人申請。

以方想參加的人也多了,但巴方的人數躍升令人非常鼓舞。這些人之所以會參加,是因為他們相信我們正正代表了他們想要選擇、想要行走之路,並且看到這片土地的將來可以不一樣。這是非常、非常、非常美好。

其他人若想要支持這地和平、兩族共存,可以作些甚麼?

我不太清楚香港和中國的情況,但我們看到(全球各地)有很多兩極化的現象,有些人支持巴勒斯坦人,有些人支持以色列人或以色列國。但我們認為:「不,只有我們一起才能令這事成功」。

你可以做有一件很簡單的事,就是告訴朋友、家人(和平鬥士)這個另類故事,「喂,還有另一條路」。如果我們真的想停止鬥爭,是有法可行的。這已經非常、非常重要。

你也可以在線上參加剛才提到的紀念活動。我們也會不時舉辦網路研討會,講述我們的故事,這同樣十分美好和重要。

我們亦認為國際社會在改變現況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果你有辦法向政客反映,喚起他們注意……甚至中國也可以支持和平計畫,而不是這個地區的其它事情,這也非常會有幫助。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