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地區過去一月反猶事件激增,法、美兩地出現大規模「反反猶主義」示威。
法國內務部指,過去一個月錄得一千二百多宗反猶事件,是去年總數的三倍。而美國親以組織反誹謗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亦表示錄得八百多宗反猶事件,為去年全年整體數字的四倍。
根據國際猶太大屠殺紀念聯盟 (International Holocaust Remembrance Alliance ) 所定的「反猶太主義的現行定義」,反對以色列國亦可以算是反猶。然而此看法一直備受爭議,被批混淆視聽。
法國的反對反猶主義示威於上週日舉行,全國有近十八萬人走上街頭,其中巴黎就有近十萬名示威人士。美國首都華盛頓週二亦有「為以色列遊行」(March for Israel)活動,除「撐以色列」外亦為「反反猶」發聲。
法國:反對反猶主義、支持自由和人類尊嚴
出席法國「反反猶」示威的包括總理伊麗莎白博爾內(Elisabeth Borne)、左翼政黨代表、極右政客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以及總統馬克龍所屬政黨的保守派和中間派代表。馬克龍本身並未出席遊行,但表示支持及呼籲國民反對「肆無忌憚,不能容忍的反猶主義卷土重來」。
極左政客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則表示,「反反猶」遊行是「無條件支持加沙大屠殺」的活動。
有示威人士表示,「反反猶」遊行「不僅是責任」、「是反對暴力、反反猶主義、反對任何滲透社會(的政治極端主義),表明沉默大多數存在」。參與遊行者包括在哈馬斯突襲中喪生的四十名法國公民的家屬,以及失蹤人士或人質的家人。
法國猶太機構代表委員會(Representative Council of Jewish Institutions in France)主席阿爾菲(Yonathan Arfi)表示,對遊行表示鼓舞,但反猶問題並未因此解決。擁法以雙重國籍的演員西斯萊(Tomer Sisley)則認為,大規模遊行證明大多數法國公民反對針對任何宗教和種族群體的暴力和仇恨,「我們不是猶太人,不是穆斯林,也不是基督徒。我們是法國人,在這裡為要表明我們團結一致」。
有份參與遊行的前總統奧朗德表示,示威中的法國國旗代表的是「自由和人類尊嚴的價值」。
馬克龍在法國家書中表示,「一個容讓猶太同胞感到恐懼的法國不是法國」,呼籲國民「在(法國)價值觀上團結一致……為中東地區所有人的和平與安全努力」。
與此同時,有人批評出席遊行的瑪麗娜勒龐,指她所屬的政黨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本身就支持反猶主義——國民聯盟的創辦人、瑪麗娜的父親曾因「否認大屠殺」被定罪。本身是大屠殺倖存者女兒的伊麗莎白博爾內表示,「國民聯盟走出來也騙不了誰」。
另一方面,法國禁止了一些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動。然而仍有支持者於過去數週在不同城市舉行遊行,包括再上週日在巴黎舉行,有數千人要求停火的抗議活動。
美國:「撐以色列」、「耶穌很快再來」
相對下,在美國舉行的示威則以「撐以色列」為主軸,不少人披上以色列國及美國國旗。新上任的共和黨眾議院議長,與基督右派關係密切的約翰遜(Mike Johnson) 向集會人士發表演說,指「要求停火太過分」,惹來群眾當日最強的呼聲回應「不停火!不停火!」。
以軍反擊哈馬斯的行動已造成一萬一千多名加沙人死亡,其中包括四千多名兒童。
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傑弗里斯(Hakeem Jeffries)估計當日有十萬人參與示威,並反駁民主黨中呼籲停火的成員,「以色列擁有抵禦哈馬斯恐怖襲擊的絕對權利。我們必須與以色列站在一起,果斷擊敗哈馬斯,確保這個殘暴的恐怖組織永遠不再崛起」。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美國最高級的猶太民選官員舒默亦特別更改例行的新聞發布會出席示威。他指哈馬斯以及世界各地的反猶人士正試圖嚇唬他們,「我們不會容讓歷史倒退回猶太人成為目標、被謀殺和屠殺的大屠殺時期」。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則在視頻講話中表示,任何地方爆發反猶主義是所有文明人和文明國家的恥辱,「美國的猶太人必須安全。全世界的猶太人都必須安全」。
另一方面,有猶太人反對大會邀請福音派牧師哈吉(John Hagee)出席及發言,對此「感到震驚」。創辦基督徒支持以色列聯盟(Christians United for Israel)的哈吉曾經表示,以巴和平協議是敵基督的作為。
有參與示威的基督教錫安主義者表示,「我們熱愛猶太人,很高興能幫助他們,直到耶穌再來——這不會太久」。
參與示威者亦包括七百名曾透過「以色列試煉之路」(Passages Israel)到訪以國的基督徒學生。「試煉之路」聯合創辦人,猶太人麗夫卡(Rivka Kidron)表示,機構「就是為了在這種時刻與猶太社群和以色列國站在同一陣線而成立的。猶太人並不感到孤獨,因為我們有熱心而堅定的基督徒學生與我們並肩作戰,一起吶喊『(大屠殺)永不再發生』、『帶他們(人質)回家』和『以色列民活著(Am Yisrael Chai)』」。
示威訴求亦要求哈馬斯釋放人質及「反反猶」。示威者除舉起被哈馬斯綁架者的姓名和照片外,其他標語包括 「我們無處可去」和「讚揚屠殺猶太人的平民並不無辜」。有參與示威的猶太人表示,「我們前來是為了向世界表明,不會再被滅絕」。
來自前蘇聯的前猶太事務局(Jewish Agency)執行主席沙蘭斯基(Natan Sharansky)表示,「我們將與那些試圖合理化哈馬斯(行為)的人鬥爭。我們將為以色列而戰。我們將為每一位猶太人而戰。我們將反對反猶主義」、「我們打敗了蘇聯。今天,我們將打敗敵人」。
另一位猶太人表示,雖然對巴勒斯坦平民遭受苦難和加沙醫院的極端狀況表示遺憾,但結束衝突的唯一辦法是消滅哈馬斯,「停火是讓哈馬斯重新武裝的暫停」。
有自稱為「進步自由主義者」的人表示反對停火,又指武裝分子「不僅劫持人質,還殺害兒童和和平使者」。
有份出席示威的亦包括「進步」猶太組織「猶街」(J Street)和「現在就和平」(Peace Now)。有「猶街」成員表示,「大多數以色列左翼支持對哈馬斯發動戰爭,消滅哈馬斯,恢復兩國方案」、「但比比(內塔尼亞胡)必須下台。他對以色列的危害就像哈馬斯對巴勒斯坦人的危害一樣大。他已經說過他反對兩國方案」。
與此同時,有幾十名來自反錫安主義猶太團體「聖城守護者」(Neturei Karta)的正統派猶太人在示威人群外圍高呼反對錫安主義和以色列國的口號。
反猶主義昔今
根據《維基百科》,美、法是以色列國以外最多猶太人居住的國家,分別有五百七十萬及四十四萬。其次為加拿大(約四十萬)、英國(約卅萬)、阿根庭(約十八萬)、俄羅斯(約十六萬)、澳洲(約十二萬)及德國(約十二萬)。法國亦是繼俄羅斯後歐洲最多穆斯林的國家,為數約五百七十萬,佔人口約百分之九。
在現代以色列國成立前,歐洲是反猶主義最盛行的地區,其中以納粹大屠殺最廣為人知。在大屠殺被殺的人當中,有至少一半共六百萬人為猶太人,佔當時歐籍猶太人口約三分之二。
二戰及以國成立後,以德國為首的多個歐洲國家作出反醒,反猶主義不再盛行。然而,由於以國成立時在巴勒斯坦地有大批阿拉伯人被驅趕,令阿拉伯及伊斯蘭國家中的反猶主義大增,其中大部分猶太人更被驅趕離去。
參考資料:
- French marches against anti-Semitism rally over 180,000 people (france24.com)
- More than 180,000 march across France against soaring antisemitism : NPR
- More than 180,000 join marches against anti-Semitism in France | Protests News | Al Jazeera
- Demonstrators in Washington back Israel, denounce antisemitism | Reuters
- ‘No ceasefire!’: tens of thousands march for Israel in Washington DC | Washington DC | The Guardian
- 700 Christian students join DC rally to stand with Israel – JNS.org
- Jewish population by country – Wikipedia
- Islam by country – Wikipedia
- The Holocaust: Facts and Figures – Holocaust Remembrance Day – Haaret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