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大選內塔尼亞胡再次得勢
極右政客或入閣親以組織關注

本格維爾(שי קנדלרCC BY-SA 4.0

以色列國週二(11 月 1 日)舉行了四年內第五次大選,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領導的利庫德集團(Likud)比上屆多得兩席繼續成為最大黨。而「宗教錫安主義黨」(Religious Zionist Party)的名單更大增七席,總計內塔尼亞胡主導的右翼聯盟共取得六十四席,如無意外將組成新一屆聯合政府。美國親以猶太組織反誹謗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表示,對極右人士行將入閣表示關注,並指會對以國的國際社會地位造成傷害。

以色列國會選舉採取全國性的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身處國內的成年公民可於選舉日投票給各政黨名單,選出國會(Knesset)中的一百二十位議員。其後,總統會委任適當的政客——一般為最大黨黨魁——籌組佔國會大多數(即最少六十一席)的執政聯盟。

利庫德集團雖然在上年 3 月的選舉同樣得票最多,但由於內塔尼亞胡未能籌組大多數聯盟,最後反由「反內塔尼亞胡派」——包括第二大黨「未來黨」(Yesh Atid)、「藍白聯盟」(Blue and White)、「右傾黨」(Yamina)及工黨(Labor Party)等——成功組閣。然而,該個囊括了左、中、右派別一共八個政黨的聯盟在本年 4 月,因其中一位議員反對衛生部長容許訪客在逾越節攜帶含酵母的麵包進入醫院離開聯盟,令政府剩下六十席並失去大多數,導致聯盟瓦解及再次大選。

在內塔尼亞胡搭橋下,跟「猶太力量黨」(Otzma Yehudit)及「愉快黨」(Noam)以同一張名單參選,共得十四席的「宗教錫安主義黨」名單今次選舉大有斬獲。其中「猶太力量黨」的本格維爾(Itamar Ben-Gvir)更成為焦點人物之一。他是以國著名的極右政客,從政前在居所客廳掛有 1994 年希伯崙屠殺案行凶者高德斯坦(Baruch Goldstein,或譯格登/戈登斯坦)的肖像,並且是卡哈內主義(Kahanism,或譯卡漢主義)——猶太拉比卡哈內(Meir Kahane)提倡的意識形態,認為國內的阿拉伯人是猶太人及國家的敵人,並主張建立猶太宗教國家——的追隨者。

反誹謗聯盟其後在 3 日發表聲明,除祝賀內塔尼亞胡取得勝利外,亦直接點名本格維爾及「宗教錫安主義黨」領袖斯莫特里赫(Bezalel Smotrich)——他曾揚言會推動立法將詐騙與違反信託等罪名從刑事法中移除,以消除內塔尼亞胡的「後患」。聲明指他們入閣的話將有違以國的「建國原則」,影響她在國際社會及盟友中的地位,並將彈藥送給「反以色列」人士且危害全球猶太人的安全。

創辦《魏斯世界》(Mondoweiss)的猶太記者魏斯(Philip Weiss)表示,選舉當晚在東耶路撒冷阿拉伯人社區謝赫賈拉(Sheikh Jarrah)已聽到鄰近猶太殖民區慶祝的煙花及汽車笛聲,其後更在視頻中見到年輕人歡欣地向巴勒斯坦人投擲石子。

極右派得勢,或反映以國猶太人對以軍保護國民的能力有所懷疑,昔日以軍將領如班尼甘茲(Benny Gantz)的號召力在目前沒有大規模國與國之間的衝突下大減。而以色列國逾見右傾的民眾,加上哈雷迪猶太教徒(Haredi Jews,或譯極端正統派)的高出生率,將繼續左右並重繪多年來由世俗阿什肯納茲猶太人(Ashkenazi Jews,泛指來自歐洲的猶太人)主導的政治版圖。

另一方面,巴勒斯坦派系於十月中達成協議,承諾於一年內再次舉行大選。自哈馬斯勝出對上一次 2006 年大選後,巴勒斯坦政局在受到美以兩國干預下,最後以法塔赫(Fatah)跟哈馬斯內鬥,各據一方的狀態作結,此後一直未有再進行選舉。


參考資料: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