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眾教會的牧首及領袖」(Patriarchs and Heads of Churches in Jerusalem)不時會聯署發表聲名,他們所代表的是十三個耶路撒冷本地——成員多為阿拉伯/巴勒斯坦人——的教會。
由於華人教會大都源自西方基督教(Western Christianity),加上這些教會所用的主要語言並非英語,所以他們一般不為華人所認識,但其中歷史最悠久的卻可追溯到耶穌時期。
鑑於歷史原因,其中的正教會仍採用儒略曆(Julian calendar),跟西方教會使用的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又稱公歷)有所差別,故他們紀念聖誕節、復活節等的日子通常也不一樣。
耶路撒冷希臘正教會 Greek Orthodox Church of Jerusalem
現任牧首:狄奧菲洛三世(德奧斐洛三世) Patriarch Theophilos III
耶路撒冷希臘正教會的歷史追溯至五旬節聖靈降臨,相傳首位主教是耶穌的親屬雅各,於巴柯巴起義(Bar Kokhba revolt)前的所有主教都是猶太人。該教會於主後 451 年迦克敦(Chalcedon,亦作迦克墩、加采東)會議確立為「自主教會」(autocephaly),並於 531 年成為首五個牧首區(Patriarchate)的其中一員。1054 年東西教會分裂後,她與另外三個牧首區組成東方正教會(Eastern Orthodox Church,又稱東正教)。
教會的官方名字為「耶路撒冷牧首區」(Patriarchate of Jerusalem),雖然信眾主要為阿拉伯人,但由於其採用希臘禮儀加上大部分神職人員為希臘裔,故一般稱之為耶路撒冷希臘正教會。教會的總部設於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其牧首亦是聖墓兄弟會(Brotherhood of the Holy Sepulchre)的領袖。
該教會在聖地營運二十所不同年級的學校,僱用八百名教師及員工,教育八千名學生——包括基督徒和穆斯林。教會亦開辦診所服侍當地所有區民,與他們共同編織耶路撒冷的多元繡帷。
耶路撒冷亞美尼亞正教會 Armenian Patriarchate of Jerusalem
現任牧首:馬諾吉安 Patriarch Nourhan Manougian
耶路撒冷亞美尼亞正教會與希臘正教會和聖地守護人(參下)是聖地各聖址的主要「守護者」,該教會自四世紀以來就坐落舊城。638 年耶路撒冷落入穆斯林控制後,教會牧首曾一度懸缺,亞美尼亞教會開始自行按立主教。該教會的總部設於亞美尼亞區內的聖雅各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Saint James)。
古亞美尼亞王國是歷史上第一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其國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相傳由巴多羅買及達陡(Addai of Edessa)創立。451 年迦克敦會議後,亞美尼亞使徒教會與其它主張「合性論」(Miaphysitism)的教會開始與主張「二性論」(Dyophysitism)的教會分道揚鑣。1965 年,這些教會在阿的斯阿貝巴會議(Conference of Addis Ababa)中開始統稱為東方正統教會(Oriental Orthodox Church)。
耶路撒冷亞美尼亞正教會在當地營運多所學校、神學院以及聖地最古老的印刷廠,承擔著對教育和歷史的使命。
天主教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區 Latin Patriarchate of Jerusalem
現任宗主教:皮扎巴拉 Patriarch Pierbattista Pizzaballa
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區是羅馬教廷在耶路撒冷的代表。教區於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後設立,十三世紀耶路撒冷王國(Kingdom of Jerusalem)結束後,其教座先後遷往塞浦路斯及羅馬,至 1847 年重返耶路撒冷。
1095 年,天主教教宗伍朋二世(Urban II)應其時拜占庭君王的請求發起「朝聖」,意圖從突厥裔穆斯林手上奪回君士坦丁堡以東的安納托力亞(Anatonia,即聖經中的亞細亞),和耶路撒冷及周遭地區,並保障朝聖路線。1099 年,十字軍從法蒂瑪(Fatimid)王朝手上奪得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國。1187 年,耶路撒冷再次落入穆斯林手中,而撒拉丁(Saladin)進城後優待其中居民的態度與一個世紀前十字軍屠城的行為產生強烈對比。
時至今日,天主教在當地營辦多個青年事工,招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並監督聖地的四十三所學校。教區亦營運促進地區團結及和諧的社區項目。
耶路撒冷方濟會聖地守護人 Order of Friars Minor in Jerusalem, Custody of the Holy Land
現任守護人:帕頓神父 Fr. Francesco Patton
十三世紀耶路撒冷王國結束,天主教耶路撒冷宗主教撤離後,與穆斯林關係良好的聖方濟亞西西(Francis of Assisi)創立的方濟會在短暫離開後很快便獲准重返聖地,並漸漸負起保護聖址的責任。其總部現設於舊城新門(New Gate)旁的聖救主修道院(Monastery of Saint Saviour)。
1217 年,方濟會成立未久,第一位修士以利亞弟兄(Brother Elias)便到訪聖地。聖方濟其後於第五次十字軍東征期間,親自前往埃及向其時控制耶路撒冷的穆斯林蘇丹以友善及極為謙遜的方式傳教,傳頌後世。
守護人多年來一直支援及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安排禱告地方並支持耶路撒冷當地的基督徒。聖地守護人現與希臘正教會及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共同管理聖墓教堂及伯利恆主誕堂(Church of Nativity)的日常運作及崇拜事宜。
耶路撒冷科普特正教會 Coptic Orthodox Patriarchate, Jerusalem
現任主教:安東尼奧斯 Archbishop Anba Antonious
科普特正教會起源埃及,相傳由使徒聖馬可創立,其在耶路撒冷的歷史可追溯自四世紀,她亦是東方正統教會的一員。
科普特一詞源自古埃及文及希臘文,於羅馬統治埃及時期泛指埃及原居民。由於科普特語在埃及落入穆斯林控制後息微,僅在埃及基督徒群體之中存留,故科普特亦漸變成代表埃及基督徒的名字。
於教會初期,位處埃及的亞歷山大學院(School of Alexandria),與安提阿學院(School of Antioch)是基督教兩大主要神學及學術中心。
1236 年,科普特正教會耶路撒冷主教區在亞歷山大牧首西里爾三世(Cyril III)的安排下成立。教會目前在聖墓教堂管有一個小堂,並在舊城營辦幾間學校。
耶路撒冷敘利亞正教會 Syriac Orthodox Patriarchate, Jerusalem
現任主教:迪可 Archbishop Gabriel Daho
耶路撒冷敘利亞正教會是該地區其中一個最歷史悠久的基督教群體,其使用的禮儀可說是基督教現存中最古老,且是用耶穌日常用的亞蘭文(Aramaic)。
屬於東方正統教會的敘利亞正教會是於六世紀初由主張「合性論」的教徒從安提阿教會(Church of Antioch)分立出來,故此其使徒統緒(Apostolic succession)亦同樣是追溯至巴拿巴及保羅。
其位於舊城內的聖馬可修道院(Monastery of Saint Mark)相傳是最後晚餐的地方。
耶路撒冷埃塞俄比亞正教會 Ethiopian Orthodox Patriarchate, Jerusalem
現任主教:愛巴各伯 Archbishop Aba Embakob
耶路撒冷埃塞俄比亞(衣索比亞)正教會的總部設在舊城西北,招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特別是東非的弟兄姊妹。
埃塞俄比亞正統合性教會(Ethiopian Orthodox Tewahedo Church)於 1959 年前從屬於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其信眾現佔東方正統教會約一半。名稱中的「提或希度」(Tewahedo)一詞在古埃塞俄比亞吉茲語(Ge’ez)中為「合而為一」之意,代表該教會主張東正統的「合性論」。
除於 1893 年建成的「憐憫之約堂」(Kidane Mehret Church)及其所處的「樂園修院」(Debre Genet Monastery)外,埃塞俄比亞正教會目前亦管有聖墓教堂中的「蘇丹修院」(Deir es-Sultan)。
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耶路撒冷宗主教直轄區 Melkite Catholic Territory Dependent on the Patriarch of Jerusalem
現任主教:亞雅斯 Archbishop Yaser Al-Ayash
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耶路撒冷宗主教直轄區從屬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會(Melkite Greek Catholic Church),約有一萬名信眾。
1724 年,部份安提阿希臘正教會(Greek Orthodox Patriarchate of Antioch)的人改跟羅馬天主教共融,成為東儀天主教的一員。教會名稱中的「默基特」(Melkite,亦作梅爾凱特、麥基派、梅爾基派或梅爾基特)原本是五世紀基督論之爭後,忠於拜占庭帝國的宗派及基督徒被冠以的名字,意即包括耶路撒冷希臘正教會,現在則主要被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會區別時自用。
該教會在舊城雅法門(Jaffa Gate)內營運的一個賓館,接待各種基督教傳統的朝聖者並提供住宿和祈禱的地方。
馬龍尼禮耶路撒冷暨巴勒斯坦宗主教代牧區 Maronite Catholic Patriarchal Exarchate of Jerusalem and Palestine
現任主教:摩薩·艾爾哈格 Archbishop Mosa El-Hage
採用東方禮的聖地馬龍尼禮(亦稱馬龍派)教會信眾大部分住在加利利。其在耶路撒冷的總部是在雅法門附近的馬龍尼修道院(Maronite Convent),以黎巴嫩的香柏樹塗畫聞名。
馬龍尼禮教會起源自四世紀隱居安提阿鄰近山脈的敘利亞裔修士馬龍尼(Maron),其官方名字為安提阿禮敘利亞馬龍尼禮教會(Antiochene Syriac Maronite Church)。馬龍尼的追隨者於七世紀開始為逃避戰火移居至黎巴嫩山一帶,鮮有跟其它教會聯繫,直至十字軍東征期間才與羅馬教庭重新建立關係。
聖公會耶路撒冷暨中東教省 Episcopal Church in Jerusalem and the Middle East
現任主教:納鴻 Archbishop Hosam Naoum
耶路撒冷及中東聖公會是普世聖公宗(Anglican Communion)的一部分,自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起進駐耶路撒冷,其總部設於舊城外的聖佐治座堂(St. George’s Cathedral)。主教教區設有超過二十八個教區並經營三十多個機構組織,包括復康中心、醫院、養老院和學校,每年為六千多名學生提供服務。
普世聖公宗為英國國教會(Church of England)的延伸。1534 年,英王享利八世(Henry VIII)為傳位、婚姻及政治問題與羅馬教庭決裂,將英國教會納入其管治之下,並以英國王室代替羅馬教宗為教會至高權力之首。
1833 年,英國海外傳道會(Church Mission Society)在基督徒關懷猶太人使團(Church’s Ministry Among Jewish People)的前身倫敦猶太人佈道會(London 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ity Amongst the Jews)協助下,於耶路撒冷成立宣教基地。1841 年,聖公宗與其時的普魯士福音教會(Evangelical Church in Prussia)於當地共同設立新教教區,隨後發展至今日的聖公會耶路撒冷暨中東教省。
約旦及聖地信義會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in Jordan and the Holy Land
現任監督:撒利阿扎爾 Bishop Sani Ibrahim Azar
1886 年,由於政治及神學分歧等原因,在當地主力社區及教育工作的信義宗(亦稱路德宗)與聖公宗分道揚鑣。1947 年,約旦信義會(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in Jordan)正式獨立,並於 1959 年獲其時管有西岸地帶的約旦王室承認。2005 年,教會決議更名為約旦及聖地信義會,以反映她的事工遍及約旦、以色列國及巴勒斯坦地區。
該教會在整個地區建立了五個堂區,支持難民家庭並經營四所學校及其他社區項目,包括環境教育中心和社區發展中心。
敘利亞禮天主教耶路撒冷宗主教代牧區 Syriac Catholic Patriarchal Exarchate of Jerusalem
現任神父:森瑪恩 Reverend Camil Afram Antoine Semaan
敘利亞禮天主教耶路撒冷宗主教代牧區的總部設在大馬士革門(Damascus Gate)附近的聖托馬斯堂(Church of Saint Thomas),教堂內並設有朝聖者中心和賓館。
十七世紀,天主教教士開始在敘利亞北部進行傳教活動。1662 年,親羅馬教庭的主教阿克簡(Ignatius Andrew Akijan)被選為敘利亞正教會的牧首,但未獲反對派認同。十八世紀末,主教札維(Ignatius Michael III Jarweh)當選,敘利亞天主教會的身分亦在這段期間被確立。1845 年,其教座從現今土耳其南部的馬爾丁(Mardin)遷至黎巴嫩貝魯特。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耶路撒冷暨安曼宗主教代牧區 Armenian Catholic Patriarchal Exarchate of Jerusalem and Amman
現任神父:薩巴里安 Rt Rev. Joseph Nersès Zabbara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耶路撒冷暨安曼宗主教代牧區保留著傳統的亞美尼亞禮儀,其總部設在苦路(Via Dolorasa)第三及第四站的聖母之憂堂(Church of Our Lady of Sorrows)。
十四世紀,天主教教士開始在亞美尼亞設立宗教中心。1740 年,部分原屬亞美尼亞正教會的人選出自己的宗主教,並於 1742 年受羅馬教庭承認,其教座現設於黎巴嫩貝魯特。
教會 | 成立 | 宗派 | 禮儀 |
---|---|---|---|
耶路撒冷希臘正教會 | 一世紀 | 正教會 | 希臘禮 |
耶路撒冷亞美尼亞正教會 | 四世紀 | 東正統 | 亞美尼亞禮 |
天主教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區 | 1099 | 羅馬天主教 | 羅馬禮 |
耶路撒冷方濟會聖地守護人 | 1217 | 羅馬天主教 | 羅馬禮 |
耶路撒冷科普特正教會 | 四世紀 | 東正統 | 亞歷山大禮 |
耶路撒冷敘利亞正教會 | 六世紀 | 東正統 | 西敘利亞禮 |
耶路撒冷埃塞俄比亞正教會 | 1893 | 東正統 | 亞歷山大禮 |
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耶路撒冷宗主教直轄區 | 1724 | 東儀天主教 | 希臘禮 |
馬龍尼禮耶路撒冷暨巴勒斯坦宗主教代牧區 | 1996 | 東儀天主教 | 西敘利亞禮 |
聖公會耶路撒冷暨中東教省 | 1841 | 新教 | |
約旦及聖地福音信義會 | 1959 | 新教 | |
敘利亞禮天主教耶路撒冷宗主教代牧區 | 1892 | 東儀天主教 | 西敘利亞禮 |
亞美尼亞禮天主教耶路撒冷暨安曼宗主教代牧區 | 1991 | 東儀天主教 | 亞美尼亞禮 |
除了上述教會,俄羅斯正教會、浸信會、神召會、一些彌賽亞猶太教會(Messianic Judaism)和獨立教會或基督群體亦在耶路撒冷設有教堂或聚會點。
注:「Patriarchate」和「Patriarch」在正教會傳統譯作「牧首區」及「牧首」,天主教傳統則譯作「宗主教區」及「宗主教」。
參考資料:
- 保護聖地基督徒
Protecting Holy Land Christians - 基督教資訊中心
Christian Information Center - 「基督教」釋義:天主教、東正教與新教之分別
- 維基百科條目及相關補充資料
- Greek Orthodox Church of Jerusalem
- Armenian Patriarchate of Jerusalem
- Latin Patriarchate of Jerusalem
- Custody of the Holy Land
- Coptic Orthodox Archdiocese of Jerusalem
- Syriac Orthodox Archbishop of Jerusalem
- Kidane Mehret Church, Jerusalem
- Melkite Greek Catholic Patriarchal Dependent Territory of Jerusalem
- Maronite Catholic Patriarchal Exarchate of Jerusalem and Palestine
- Episcopal Church in Jerusalem and the Middle East